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;太阳到达黄经345°时。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曰: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出走矣。”

春 行
宋·陆游
篛帽丝丝雨,芒鞋策策泥。
柳斜风带北,花歛日平西。
社酒夸新压,春芜喜遍犁。
深村无客过,父子自扶携。

惊蛰三候
一候桃始华
二候仓庚(黄鹂)鸣
三候鹰化为鸠

一候桃始华 | 惊蛰之日,桃花开始绽放,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,春天的娇艳也由此开始。

二候仓庚鸣 | 仓庚即黄鹂,惊蛰后五日,黄鹂感受到春意阳气,欢悦鸣叫,四处求偶。

三候鹰化为鸠 | 鹰即鸷鸟,鸠即布谷。《章龟经》曰:仲春之时,林木茂盛,口啄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如痴而化,故名曰鸤鸠。此言鹰化为鸠,春时也。以生育肃杀气盛,故鸷鸟感之而变耳。而到了秋天,鸠再化为鹰。《王制》曰鸠化为鹰,秋时也。

三月的春雷惊醒了沈园的群芳,迎春画下了江南暖意的第一笔,海棠也已蘸满春色,含苞待放。几日春雨滋润,静谧的初春萌发出了明艳的新色。惊蛰日,沈园游人了了,人间却在悄悄回暖。
